《致穎個展-總是春光乍現》| 膚色、政治、演算法所交織的影像傳播筆記

花花絮絮

作者:吳思薇|柏林白湖藝術學院空間策略碩士,拍攝孟加拉的紀錄片作品《Mart Stam》榮獲校內獎。曾任端傳媒特約撰稿、紀錄片工作者。

兩支錄像作品,《Kung Flu 功夫流感》以Lecture Perfromance錄像的形式開啟了對於種族、病毒與語言衍生在大眾媒體上,各種文化訊息中的歧視與衍生出各種迷因,如何深刻影響且細碎地入侵了生活中的語言慣習,且如何病毒式地蔓延在華文與西歐媒體景觀中。而《打光 lightening》這件作品則以三頻道的實驗錄像,探討了膠卷與數位影像發展下的人臉辨識系統技術的歷史中,是如何結構性地忽視了膚色間的差異,並在此框架下無聲無息地開展幾乎難以抵抗的歧視與壓迫。


The Lighting, Video installation, Video 1920 x 1080, 3 Channels, 5.1 Sound, 21 min, 2021. Installation view at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Taiwan

“身為科技大國的台灣人,卻也間接地在產業架構下參與了這樣的結構性歧視。最後造就出亞裔及非裔影像文化上,對於自身的形象的投射,與相互形象看待的各種偏誤。”

當我在閱讀錄像中的文本、田野調查等資料的體驗,非常像在閱讀亞裔與非裔運動者,如何在國際地緣政治上和解與結盟的政治動員操作手冊。文本釐清了歷史上由西方主導下,影像產製史中各種無心或有意的忽視與歧視,而身為科技大國的台灣人,卻也間接地在產業架構下參與了這樣的結構性歧視。最後造就出亞裔及非裔影像文化上,對於自身的形象的投射,與相互形象看待的各種偏誤。藝術家致穎,不斷地在作品中現身,令我想起致穎作為一個生活在柏林的藝術家,且頻繁來往於亞洲與非洲間,他的日常或許就是不斷地穿梭在不同的社會裡,反覆來回遭遇歐洲式地、台灣式地、或是非洲式地在種族文化上有意或無意地各種荒謬與冒犯。


The Kung Flu, Lecture Performance Video, Still image from the video,
Video 1920 x 1080, 2 Channels, Stereo Sound, 21 min, 2021.

兩支接近四十分鐘的Essay film,紀錄且探討了在影像發展史上透過膠卷製造與演算法設計等技術細節,無論在數位或類比的世界裡,都不約而同地忽視了黑人的需求,而無法捕捉到黑人的影像。然而我看見的,其實是藝術家透過了議題,解構了知識與文化被建構及其傳播的基礎方式,先是看見,然後再加以命名,或者說標記,進而能夠被辨識。
這在演算法的深度學習裡,要教會人工智慧辨識的第一個步驟,Tagging,標籤化,將大量的資料透過同一個條目,而學會辨識,這個學習的歷程,其實跟人類學習知識的方式是非常相似的。

“#深度學習 #人工智能 #演算法 #結構性歧視 #大數據 #深偽技術 #李小龍 #中國功夫 #中國流感 #Black lifes matter #亞裔歧視 #柯達 #膠卷 # 人臉辨識 #影像史 #科技業 #聯發科”以上的關鍵字大概是致穎作品,可能在某個資料庫上被輸入的條目,如同作品打光模擬香港武俠電影的開頭:「關於功夫流感的筆記,世界上有很多事物還沒有被命名,還有一些事物,儘管已經被命名,但從來沒有被描述過。」

所以儘管,展覽以大量的種族歧視與影像史上大量挖掘整理,甚至將其各種實用的族裔間歧視與反抗的知識,透過深偽李小龍的影像與聲音效果,所創造出的娛樂體驗,甚至這樣的創作文本及其形式,無論在台北或柏林的藝術現場,都有極高的討論性與流通性。但這之中,其實最令我感受到藝術性的,不是文本的深度或田野的廣度,而是致穎,將其議題解構而再重製組合而再現成文化產品的製作思維。


The Lighting, Video installation, Video 1920 x 1080, 3 Channels, 5.1 Sound, 21 min, 2021. Installation view at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Taiwan

《打光 lightening》的影像敘事,三頻道的呈現,呼應了iPhone的三個鏡頭,而開頭宛如一部港式武打b片,當粵語的旁白啟動,看過太多垃圾迷因、youtube的俗爛的不耐正要升起,但致穎的影像、聲光與設置都用一種非常娛樂的方式,說服了你往下看,觀者不自覺地看下政治性的提問,又以科普式的解答、其中穿插藝術家在影像敘事中的美學與創造,和暗暗埋下各種壞心眼的種族自嘲,最後在李小龍之子所寫的RGB重製和聲結尾中,我才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好久沒有被這樣知識性的內容所娛樂了。

“知識要以何種形式才得以傳播,在當代的各種媒介中,知識產業鍊是被分解成各種長度、意識形態、緯度的內容商品。”


Still image from the video, The Lighting, Video installation, Video 1920 x 1080, 3 Channels, 5.1 Sound, 21 min, 2021.

這裡需要打斷一下,知識要以何種形式才得以傳播,在當代的各種媒介中,知識產業鍊是被分解成各種長度、意識形態、緯度的內容商品。後真相的知識自由市場裡,人們各取所需,專業新聞人要求讀者訓練自身媒體試讀的能力,而自由市場的信仰者嘲笑新聞商業模式。然而事實大概是,無論如何掙扎,都難以抵抗知識傳播的架構近乎裂解,極端化的信仰裡各個陣營各自團抱,所有內容性商品的淺碟化、娛樂化、激化或相反地得訴諸道德勸募才得以生存的事實。

致穎的作品令我忍不住思考,藝術是一個政治傳播的手段嗎?又或者是一種政治上的自我培力?這幾乎是當代藝術裡最解的一個大哉問,政治正確的柏林藝術圈中,無論如何在議題上倡議,在過往的當代藝術實踐的例子中,不斷的發起、又不斷的自我崩潰,幾乎讓人覺得這種討論簡直天真到犯蠢,但閱讀致穎作品的過程中,觀者完全可以理解藝術家在透過作品分析政治,甚至是對於觀者有政治上期待的行動,但完全感受不到政治正確的道德綁架,反而在反轉文本下連續的娛樂感中感受到,藝術家在其中產製即為實踐的快樂。

“致穎的作品令我忍不住思考,藝術是一個政治傳播的手段嗎?又或者是一種政治上的自我培力?”


Still image from the video, The Lighting, Video installation, Video 1920 x 1080, 3 Channels, 5.1 Sound, 21 min, 2021.

在我閱讀過各種知識傳播實踐的商業機制與理論的最後,唯一對我而言還有說服力的是,娛樂是符合人性的,幽默有絕佳的吸引力。在娛樂化的實踐下,知識由病毒般傳播的形式無論是否淺碟,都是機會,向散居在極端的世界裡的一個個個體,發出一次邀請,邀請另一個人類啟動閱讀的能力,試圖在那一個有機體的記憶庫裡進行辨識、標籤、組織、而形成自身版本的敘事,而在過程裡,創作者娛樂了自己,並在展演其技藝的過程中娛樂了所有人。

致穎好像在無論是藝術界或廣泛的知識圈所堅清壁野的框架下,透過影像敘事所組成的致穎宇宙,打出一道會穿透同溫層的光。

HAGAI 花開